· 法律那些事——车位之争 · 部分财产案件起刑点 · “包打赢官司”之类的承诺服务要不得 · 关于鉴定人出庭质证应注意的问题 · 手机短信可否成为证据 · 网络律师成“新宠”
服务热线:0794-8222892
详情页面
当前位置:首页 - 抚仁大讲堂

离婚隐瞒财产纠纷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22 点击量:1587

案情介绍:

原告:曹某。

被告:易某。

原告曹某诉被告易某离婚后财产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曹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易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5年5月11日,原、被告双方在**区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但被告在离婚时隐瞒了在离婚前购买的夫妻共同财产位于**花园1栋A1单元某房,原告于2010年10月21日在**市房产地权登记中心发现了被告隐瞒夫妻共同财产的事实。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严重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为此,原告根据《婚姻法》及《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提出起诉,请求判决:1、被告在离婚时隐瞒的夫妻共同财产位于**花园1栋A1单元某房归原告所有(房产价值490303元);2、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被告答辩称,一、原告的诉求没有事实、法律依据。根据原告所提供的该涉案房产的产权证明资料可以看出,涉案房产系2005年7月15日核准、登记的,而原、被告于2005年5月已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因此,被告认为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该涉案财产系被告的个人财产。二、假定法庭认为该涉案房产系双方的共同财产,原告也无权要求该涉案房产产权,原因如下:1、被告在公司工作,办理离婚手续时双方对于家庭共同财产非常清楚,双方离婚时的剩余财产是20万元,其中10万元归原告所有,另外10万元归被告所有,被告用其分得的10万元购买了涉案的房产,购买该房产时原、被告及其家人看了该房产,不存在被告故意隐瞒的情况。2、涉案的房产价值49万多元,从购买至今一直由被告支付购房款,共支付了17万元(包括税费),原告要求房产的产权没有依据。3、原告离婚后未再婚,其一直居住在由被告支付房租、水电费、电话费等费用的被告公司的房子内,被告已再婚,且又生有一子,原、被告双方的婚生女也由被告抚养,原告无需支付任何抚养费用,该房产产权应当考虑被告实际的家庭状况予以照顾。三、原、被告自2004年离婚至今,假定该涉案房产系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应当依据离婚时的房产价格予以分割。

经审理查明:2005年5月11日,原、被告双方在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做了如下约定:1、男方易某一次性支付女方曹某人民币10万元,其现有钱不算在内,以后双方除协议的女儿抚养费及以下所述的重大医疗费或其它较大的教育费外,不再发生经济往来;2、双方无共同拥有的房产,现住房为男方公司所有,自愿离婚之日起两个月内曹某搬离现居处(**9栋某室);3、双方现有家电及家私分配完成;4、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无共同债权、债务,各自名下的债权、债务由各自享有和承担。

另查明,2004年12月31日,被告易某为购买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销售的位于****花园1栋A1单元某的房产,与银行**支行签订了《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上面载明:1、易某为借款人;2、借款金额为390000元,借款期限自2004年12月3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共240个月;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每期还款金额2641.08元。原告提交的《产权资料电脑查询结果表》显示,2005年7月15日,经**市房地产权登记中心核准,易某取得位于**花园1栋A1单元某房产的房产证,为100 %权利人,房屋建筑面积为111.14㎡,房产登记价为人民币490303元。被告提交的《楼宇按揭借款借据》、《实还清单》表明,银行**支行于2005年1月7日向易某发放贷款390000元,2005年2月22日为第1期还款日,至2011年4月27日,被告易某已还付75期按揭款,合计还付贷款本息198197.56元(其中:2005年2月22日还款2641.08元、3月21还款2641.08元、4月25日还款2643.83元),按揭余款额为307895.66元。在庭审中,原、被告确认该套房屋首付款100303元由被告支付,房产现在市场价格为人民币1600000元。此外,原告称其优先考虑要房产,但也同意按房产价值折现处理。

又,被告易某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交付其所购买的**花园1栋A1单元某房产后居住于此至今。

以上事实,有离婚证、离婚协议书、《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产权资料电脑查询结果表》、《楼宇按揭借款借据》、《实还清单》、发票等书证以及开庭笔录为证,经过庭审质证,可以认定。

本院认为:原、被告经协议登记离婚,应当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本案中,原、被告签署的《离婚协议书》在分割财产时,注明“双方无共同拥有的房产”,对被告易某在协议离婚前以其个人名义购买的花园1栋A1单元某房屋产权归属没有作出明确的约定。

被告通过按揭贷款方式与开发商形成房屋买卖合同关系,与银行之间形成抵押贷款合同法律关系,其通过这两种不同法律关系已经事实上继受取得了该房屋所有权。涉诉房产是以按揭分期付款方式取得,被告单方支付了房屋首付款及75期按揭款,而且该房产的银行贷款也没有清偿,在被告仍须承担继续还付银行贷款义务的情形下,涉诉房产权属于被告。原告主张涉诉房产权属归其所有的请求,本院难以支持。

但是,被告易某在购买讼争房产缴交房屋首付款及协议离婚前支付的其中3期按揭款均发生在其与原告二人夫妻关系的存续期间,且按揭房产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房屋已增值。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房屋增值部分附属于房屋所产生,在房屋所有权人未进行房产转让的情况下,该增值部分处于一种期待利益的状态。原、被告对涉诉房产现值作价人民币1600000元,房产原始购置价为490303元,房屋首付款100303元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支付的其中3期按揭款7925.99元,约占原始购置价在增值总值比例的22%。按理原、被告可以同等享有该由被告单方支付的房屋首付款及协议离婚前的3期按揭款在涉诉房产中增值比例的利益,但因被告在双方协议离婚时隐瞒了按揭购房的事实,且新发现房产价值的增值部分高于协议分给原告的财产价值,故本院酌定被告在与原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支付的购房款项所对应的房产价值增值部分以折现方式全部归于原告。经计算,原告可分得涉诉房屋增值比例部分的价款为353182.39元[(首付100303元+3期按揭款7925.99元)原始购置价490303元房屋现值1600000元]。

案情分析:

本案事实非常清楚:被告在双方协议离婚时隐瞒了按揭购房的事实。主观上过错非常明显,在婚姻存续期间,就已经向原告隐瞒该事实,违背了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忠诚的义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法院判决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支付的购房款项所对应的房产价值增值部分以折现方式全部归于原告,而不是少分,含有利用自由裁量权对被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违法行为的制裁性质。告诉人们,处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除遵守婚姻法外,也要遵守民法中的原则及相关规定。判决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审判结果:

一、被告易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曹某人民币353182.39元。

二、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被告未按本判决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诉讼费人民币8655元,原、被告各承担50%,即4327.5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中级人民法院。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